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 1986 年招收专科生,1994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 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该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试点高校、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拥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北省虚拟仿真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博士 16 人,在师资上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主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项、省部级项目 58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13 项;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 6 项;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 个;河北省一流课程 2 门、精品课程 5 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 221 篇,转让专利 4 项,出版教材、专著及参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18 部。

二、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宽口径专业。2020年国家第二批设立的专业之一。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大类成功申报的第二个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有良好的基础支持新专业建设和发展。本专业主要面向智能感知与通信、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硬件设计等方向,京津冀经济一体化、铁路发展等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培养在智能硬件设计、智能决策分析、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才。

三、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2008年获批河北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2013年获批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示范中心、2019年获批河北省电磁环境效应与信息处理学科重点实验室,2021年被评为“河北省一流专业”,2024年获批工信部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学术水平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团队,曾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及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本专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掌握网络工程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网络部署、安全管理和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与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熠烁未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网络安全、网络集成、通信运营商和科研院所,参与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运维、网络应用开发及安全管理等工作。此外,许多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深造。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2002年经河北省教育厅审批设立的本科专业,2020年经教育部审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是具有理工融合特点的专业 , 主要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专业培养体系日渐成熟、课程体系逐渐优化、行业特色得到加强,具备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梯队合理的教师队伍。依托刘尚合院士领衔的河北省电磁环境效应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石家庄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校外多个实习基地,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面向工程一线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 25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7人名,博士学位 22 名,硕士生导师23 人,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以青年博士为骨干的多梯队教学与科研团队。近五年,本专业教师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科技进步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千万级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出版专著、标准10余部;带领本科生获得教育部白名单A类学科竞赛500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近50项;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一流课程2门等。

五、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年创办的专业,2014年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新增学士学位审核评估,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一流专业。目前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位,其余教师均为硕士学位。

        软件专业以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制订了适应社会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2012年申报成功,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该专业现有正高职称教师3人,副高职称教师4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政治立场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够从事虚拟现实、游戏、动画、数据可视化等研发、创作和运用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